最新网址:jiahepfb.net
字:
关灯 护眼
佳禾文坊 > 崛起从挽明开始 > 第25章 议和之计

第25章 议和之计

皇太极死后,吴三桂不得不佩服崇祯皇帝的先见之明,派人八百里加急,到京城密报袁嘉升。

“机会来了!”袁嘉升知道,对满清使用议和之计,挑动多尔衮和豪格内斗的机会到了。

那天早朝,在武英殿,他招来了原来大明兵部尚书陈新甲的兄长陈新第。

议和是战争中的一种政治手段,崇祯一年前因为圣君的面子而失去了和皇太极议和的大好时机,实在是非常愚蠢的。

在崇祯十五年,崇祯皇帝专门就松山之役召开御前会议,兵部尚书陈新甲曾提出过与清军议和。

陈新甲进言非常谨慎,他将议和说成“款建虏”,“款”就是施加恩惠的意思,“建虏”是对清朝建州女真的蔑称。在松山之战以后,清军将乘胜进攻宁远,如何缓解这种危局?战肯定是下策,那么就只有和了。

此时的崇祯皇帝说了一句:“可款则款!”

崇祯皇帝终于放下了他高贵的身份,因为他如果不议和,就只有失败得更多,而他已经败不起了,所以他只得同意陈新甲的意见,与皇太极议和,尽量将损失降到最低吧,他想至少要保住宁远和山海关。

当时松山战役打了两年多,已经接近尾声了。皇太极亲临前线指挥,完成了围点打援的战略部署,洪承畴兵困松山,祖大寿的锦州也被围得水泄不通,离胜利已经不远了,很多人觉得皇太极不会同意议和,但是皇太极他很快就同意了明朝的议和。

因为两年多的战争,消耗了满清大量的物资,这场战争国力的消耗太大了,他更希望通过议和,能达成某些协议。

在皇太极看来,战争不是目的,他当时也万万没有吞掉明朝的想法。皇太极把在征战中抢夺来的原明朝发给海西女真四部及蒙古诸部的敕书,也就是与明朝的贸易许可证,一直保存,他想要的就是与明朝发展贸易,他想要通过与明朝的贸易来加强国家的力量,清朝那时的国力相对与明朝,实在是相差悬殊。而且,他想得到明朝的承认。

皇太极也需要一定的时间去整合大清各方的势力,这一点在皇太极去世后表现得非常明显,差点引起了内部两黄旗和两白旗的大火拼。

所以明清的议和一开始还比较顺利,崇祯皇帝让陈新甲全权负责此事,陈新甲派兵部马绍愉以二品官衔赴沈阳与皇太极进行秘密谈判,皇太极热情地款待了马绍愉,并表示了同意议和的诚意,须知,此时清军已经攻陷了松山和锦州。

在清军处于优势地位时,对明清的议和,皇太极提出了几点要求,首先是要大明承认清朝的合法地位,然后划分国界,基本在宁远和塔山之间,这意味着明朝将基本放弃辽东除了宁远,在宁远和塔山之间建立两国互通贸易的交易区域,皇太极是想通过这种方式达到增加国家财力的目的。另外,皇太极要明朝每年馈赠黄金一万两,白银一百万两。

皇太极对于此次议和,也表明了态度,他给崇祯皇帝写了一封信,结尾处写道:“……约九月不至则治兵。”

陈新甲看到马绍愉的信件之后,知道了谈判结果,这应该是一个好消息,可惜,百密一疏,这件事属于国家最高机密,他的保密意识太差,就这么放在桌上了,他的秘书以为是一份普通的塘报,竟发表在邸报上,这就相当于将议和之事公布于天下。

言官们马上蜂拥而上,弹劾陈新甲卖国投敌的奏则,犹如雪花一般飞到崇祯皇帝的御案前,一场口水仗开始了,崇祯皇帝震怒,看来这个责任他是不会负的,内阁辅臣诸如周延儒之流,也不是有担当的人,没有出来说公道话的,能够担这个责任的,就只有陈新甲了。

陈新甲就有点儿犯书生意气了,非常没有大局观,洋洋洒洒写了一大篇文章,还声称这是皇帝要他做的,崇祯皇帝没办法,只得杀了他。

陈新甲被杀之后的1643年,再也无人敢向崇祯皇帝进言与清朝议和,袁嘉升那天早朝,招来陈新甲的兄长陈新第,任命他为钦差大臣,主动提出和满清议和,并说:“前段时间,朕派人招降李自成,效果不佳,他们占据开封自立。攘外必须先安内,朕去年错杀陈新甲,乃大错也。策辽事者,不宜战而宜和也!”

要是换了别人,估计不敢接受这个议和钦差大臣的身份,陈新第这个人,还是很忠君爱国的。历史上他任定番知州,张献忠的农民军攻定番,他率军坚守,斩数百人,最后战死了。他接受了:“臣遵旨。”

袁嘉便下旨,让陈新甲的儿子继承了他的爵位和俸禄,派陈新第去盛京议和。

朝中的舆论自然又是一片哗然,给事中方士亮、给事中马嘉植等言官咄咄逼人,盛气凌人跪在地上,说:“臣等誓死反对以民脂民膏款建虏。”</p>

<strong></strong>魏藻德等内阁大臣们也纷纷跳出来反对和满清议和,武英殿内大臣们跪在地上齐呼:“请皇上收回成命!”

推荐阅读: 亘古大帝 我的老公是冥王 盛唐血刃 我有一个时空门 快穿:家养小反派 今天先败一个亿 洪荒少年猎艳录 初吻日记 没出息的豪门女配[重生] 玉玺记